白内障是眼睛晶状体光中毒后变性变质的结果。晶状体发生变性变质后变成混浊不透明,阻碍光线进入眼内,从而影响了视力。
晶状体由晶状体囊和晶状体纤维组成。晶状体囊为一透明薄膜,完整地包围在晶状体外面。前囊下有一层上皮细胞,当上皮细胞到达赤道部后,不断伸长、弯曲,移向晶状体内,成为晶状体纤维。晶状体纤维在人一生中不断生长,并将旧的纤维挤向晶状体的中心,并逐渐硬化而成为晶状体核,晶状体核外较新的纤维称为晶状体皮质。
晶状体就像照相机里的镜头一样,对光线有屈光作用,同时也能滤掉大部分紫外线,保护视网膜和黄斑,通过睫状肌的收缩或松弛改变晶状体的屈光度,使看远或看近时眼球聚光的焦点都能准确地落在视网膜上。 晶状体纤维的主要成份是蛋白质,其中85%为水溶性的白蛋白。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透明的晶状体会逐渐混浊,遮挡住了光线进入内眼,这就是白内障。由于晶状体长期与光线接触,紫外线和蓝光会激发大量的自由基,如果没有足够的晶状体内抗氧化剂,晶状体蛋白质就很容易发生变性变质。 增强晶状体内的抗氧化性能是预防和控制白内障进展的有效方法。叶黄素是唯一在晶状体内发现的类胡萝卜素,是一种优异的抗氧化剂。大量实验证实,补充叶黄素可以降低白内障风险,女性可以降低22%,男性可以降低19%。 目前白内障唯一的治疗方法是通过手术摘除混浊晶体并植入人工晶体,由于人工晶体的生产厂家的不同,植入的人工晶体滤过紫外线和蓝光的性能就不同,当过量的紫外线和蓝光到达视网膜,会造成视网膜的伤害,形成继发性视网膜病变,视力再次受损,因此,白内障手术后医生都要给术后的患者补充叶黄素,以吸收透过人工晶体的紫外线和蓝光,防止视网膜的伤害和视力再次受损。
◇临床依据: (1)2002年,荷兰Tos T.J.M. Berendschot 博士等研究了晶状体老化以及患白内障的风险因素,检测376名18至75岁自愿者的血浆中叶黄素、玉米黄素、维生素C、a-生育酚和胆固醇水平,检测晶状体的光密度(LOD)和黄斑色素光密度(MPOD),LOD与维生素C、a-生育酚和胆固醇水平无关,与MPOD成反比,叶黄素和玉米黄素是晶状体唯一的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玉米黄素可以延缓晶状体的老化,降低白内障的风险。 (2)2001年,01medilla,B.等进行了白内障(CA)、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者补充叶黄素的长期研究。诊断患有白内障(n=5)和老年性黄斑变性(n=5)的患者每周服用3粒(每粒含12mg叶黄素)叶黄素胶囊,AMD平均补充时间为13个月(范围4—20月),CA平均补充时间为26个月(范围16—36个月),每3个月采集血样分析叶黄素水平,同时记录视力,结果显示:3—6个月血浆中叶黄素水平显著提高;视力检查显示:视力平均增加0.4,视敏度也提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