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黄斑变性(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发达国家老年人致盲的首要原因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现也成为我国老年人4种主要致盲性疾病之一E2]。AMD的确切发病原因目前尚未确定,很可能是多种因素交叉反应的结果,如:遗传、光照、社会因素、营养因素、毒物损害、免疫反应和吸烟等 。叶黄素作为一种高能量蓝光滤过器和抗氧化剂,可能起到保护黄斑区和视网膜免受光损伤的作用。本文就叶黄素与AMD的防治作一综述。
叶黄素
化学性质: 叶黄素(3,3-二羟基-a-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身,分子式为C40H5602,相对分子质量为568.85,在自然界中只存在1种异构体,即玉米黄素(3,3-二羟基-B-胡萝卜素) 。叶黄素广泛存在于各种蔬菜、水果和花卉中,尤其在猕猴桃、黄玉米和蛋黄中含量较多 ,在一些鱼类及人体血浆和奶汁中也有分布。可通过膜分离技术、干燥法、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及其改良法、叶黄素酯提取法等分离提取 。
吸收与代谢: 哺乳动物不能自行合成叶黄素,必须从蔬菜和水果中获得 。脂肪饮食可刺激胆汁分泌使脂肪乳化,促进叶黄素的吸收。叶黄素由小肠吸收后和脂质一样,经十二指肠,以乳糜微粒的形式,最后被转运至肝脏。在肝脏内或被储存,或与体内血浆中极低密度脂蛋白组成一体。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早在1995年即已批准叶黄素作为食品补充剂用于食品饮料,以丰富其营养价值 。
膳食叶黄素能被人体迅速有效地吸收。一般饮食情况下,叶黄素在人体血浆内的浓度为0.08~0.35 ug/ml。人口服单一制剂叶黄素16小时后血浆中叶黄素浓度可达到最大值,持续补充10 mg/d叶黄素18天,血浆叶黄素含量会相应持续增加至1.4ug/ml 。叶黄素经吸收后分布于机体的很多器官中,发挥其生物学功能。血液中的叶黄素含量可作为健康饮食及没有炎症的指标。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进食大量富含类胡萝卜素的食物,特别是富含叶黄素的食物,可以防止AMD。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眼科与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对60~81岁的老年性视网膜黄斑区病变患者进行了补充叶黄素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补充叶黄素l5周后,视网膜黄斑部的色素含量明显增加,受损的视网膜组织得到修补。说明补充叶黄素,对于老年性视网膜黄斑区病变,至少是早期病变,具有明显改善的效果 。
许多视网膜局部萎缩患者,黄斑中心凹保留完好,与该处黄斑色素最浓密的现象一致 。Weiter 研究了环形黄斑病变患者,发现未受病变侵袭范围与黄斑色素的空间分布一致,推断黄斑色素有助于保护黄斑中心凹。尸检结果也证实,眼睛中叶黄素含量低(黄斑色素浓度)与AMD患病率有直接关系,AMD患者眼睛中的叶黄素含量明显低于非AMD患者 。
叶黄素个体差异与AMD的危险因素一致。黄斑色素密度高,AMD的发病危险因素就小,反之发病危险因素则大。例如,浅色虹膜是AMD发病的高危因素,而浅色虹膜者通常伴有低黄斑色素密度。Tomany等发现,棕色虹膜者比蓝色虹膜者发生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脱失和AMD的危险性低。虹膜颜色的保护作用可能是这类人有更多的组织黑色素,可防止视网膜暴露在日光下,减少直接光损伤,进而减少了AMD的发生。白人AMD患病率高于其他有色人种也可说明这一点。另外,吸烟和大量饮用啤酒可增加严重性AMD的患病率。
视网膜黄斑区主要有两种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及其同分异构体玉米黄质。现认为叶黄素族可通过改善像差作用提高视力,保护中央视网膜。这可能基于以下两种作用:(1)作为高能量蓝光滤过器,叶黄素主要累积在由许多光感受器神经轴突组成的Henle纤维细胞层中,其中神经轴突覆盖在光感受器上。在蓝光到达光感受器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下部的脉络膜血管层之前,叶黄素可削弱蓝光。一般认为,降低蓝光强度能有效减少视网膜的氧化压力,降低程度有时高达90% ,通常是40% ,由此可充分解释一些流行病学研究中观察到的患AMD危险性降低的现象(2)作为抗氧化剂,啐灭和清除光诱导产生的组织氧张力。Kim等证实,叶黄素可猝灭单线态氧,在蓝光诱导下减少光毒性代谢产物A2E的产生,从而减少其对DNA的损伤作用。Khachik等分析了猴视网膜和人视网膜内的类胡萝卜素,发现视网膜上存在着叶黄素的氧化代谢产物,表明叶黄素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可保护黄斑,减少可见光短波段的损伤。Bernstein等则发现补充叶黄素的AMD患者比未补充者黄斑色素密度明显增加,并且与年龄匹配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